在今年兩會上,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人工智能”。在與代表委員的采訪交流中,大家都在分享自己對人工智能的觀察和思考。之所以如此關注人工智能,在於其賦能千行百業、便捷千家萬戶、升級萬億終端的顛覆性作用,及其開辟多個萬億級市場空間的巨大潛能。
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大模型、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均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吹風會上談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能夠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如何釋放人工智能的技術勢能?全國政協委員、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禦風在接受《中國電子報》專訪時表示,DeepSeek的訓練方式,讓產業界在追求絕對算力提升的同時,也能夠通過算力和算法之間的協同優化達到同樣效果,這給集成電路產業帶來了前所未的機會,也需要產業在算法、軟硬件、產業鏈上下遊的協同優化方麵,開展更多工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認為,DeepSeek的成功,不僅是人才、資金、技術和算法的成功,也是AI與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相結合的成果。
如何讓人工智能加速跑入生產生活場景?開放更多核心應用場景和新型消費終端。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這將助力人工智能加速衍生垂直AI、端側AI等更加細分的賽道,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今年“春晚”,人形機器人“扭秧歌”霸屏熱搜,成為全球科技圈的焦點。人形機器人不僅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表現形式和重要載體,也是通用實體人工智能係統的典型代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喬紅表示,如何把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泛化性,把自動化的穩定性可靠性,把機器人的係統性和類腦智能材料等前沿技術充分融合,也成為這個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的共同夢想和挑戰。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人工智能與激光技術的結合,正在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目前,多家國內激光設備廠商已通過激光精細調節和機器學習算法實現了高效率、高精度和高智能化的加工效果,真正實現了對傳統工藝的顛覆。
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在接受《中國電子報》專訪時表示,推動人形機器人的量產應用落地,要開拓康養服務、工業製造、特種應急等場景開放試點,加速人形機器人產品的迭代優化。
如何用好人工智能?安全防線不可忽視。人工智能在賦能生產生活場景的同時,也會帶來新型安全風險。在帶來新型安全風險的同時,也會成為安全技術升級的助力。舞好人工智能這把雙刃劍,就要統籌好安全和發展的關係。全國政協委員、安天集團創始人肖新光在接受《中國電子報》專訪時表示,要更好地把人工智能技術和防禦能力建設融合起來,加強網絡安全企業自身的能力發展和賦能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指出,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深度偽造技術也在快速發展。他建議從加快出台管理規章製度,明確懲罰製度、標識技術標準和發布管理、國際合作等方麵,加強AI深度偽造欺詐管理。
如何跟上人工智能的迭代腳步?人才是重中之重。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拔尖創新人才、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首場“部長通道”上表示,DeepSeek和機器人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從一個方麵也說明了中國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效果。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科CEO賀晗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建議在高校中設置具身智能、人工智能+機器人相關專業或方向,加強多學科交叉融合,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培養一批既懂AI大模型,又懂機械和自動化的複合型通才。
從底層基礎設施構建到產業化落地,從新型終端載體到安全治理,從創新機製到人才培養,AI的探索與落地、發展與安全、攻關與協同,在代表委員們的建議和探討中,有了更加清晰的圖景,勾勒出智能奔湧的未來。
(家電網⮠HEA.CN)
國務院出台實質性新措施 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阅读]
中國6月份CPI同比下降1.7% 創下十年新低 [阅读]
我國出口和利用外資短期內難以回升 [阅读]
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委朱誌剛被開除黨籍公職 [阅读]
中國出口:上半年大幅下降 下半年跌幅將收窄 [阅读]
M1增速創曆史新高 信貸力挺經濟回升 [阅读]
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擬大幅上調 [阅读]
專家預計今明兩年GDP增速均逾8% [阅读]